基因组序列信息对于开展小麦遗传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研究至关重要。伴随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基因组组装技术的快速发展,多个高质量二倍体、四倍体及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序列信息相继释放,基于重测序小麦基因组变异数据库已经公开。但已有基因组序列信息并不能涵盖包括氮效率在内的所有基因组变异信息。解析小麦氮高效分子机制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小麦高产氮高效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科农9204是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人员通过对八倍体小偃麦、小偃5号、矮丰3号、绵阳75-18、冀麦38等多个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培育而成的高产氮高效小麦品种。1999年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李振声院士团队证明科农9204是唯一同时具有较高氮素利用和吸收效率的品种。
2022年7月21日,鲁东大学麦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在植物学领域顶级期刊Molecular Plant(TOP期刊,IF=21.949)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es uncover the molecular basis of high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the wheat cultivar Kenong 9204的研究论文,鲁东大学农学院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参与了相关论文的发表,我院副院长崔法教授为论文同等贡献作者(第二位)。本研究完成了进行了科农9204具有参考基因组质量的基因组拼接。系统鉴定了一批氮吸收及氮代谢相关基因,在全基因组水平解析了科农9204氮高效分子调控机理。通过与氮低效小麦品种京411系统比较,明确了科农9204氮胁迫关键相应时期及对应的关键代谢通路,从全基因组水平阐述了影响科农9204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重要分子基础。研究结果为理解小麦氮高效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观点,为培育氮高效的小麦新品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基因组资源。
农学院麦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2019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支持,为省级优秀青年科研创新团队。近5年来团队围绕小麦数量遗传学及分子育种相关研究,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课题)7项,获山东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烟台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联合审定国审小麦新品种1个,省审小麦新品种2个,在顶级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成10余篇,成绩显著。(撰稿人:秦冉;审核人:程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