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建团95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农学院 杨安仁
(2017年5月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农学院2013级的杨安仁,来自贵州黔东南州一个小山村,很荣幸我今天能代表受表彰的创新创业青年发言。
与油桐结缘是受我父辈的影响。从我的爷爷那辈,家里就开始从事桐油生意,父亲在1994年创办了一家桐油加工厂,收入不错。我曾以为我和很多人一样,未来会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直到2008年,一切都改变了。
我的父亲遭遇了严重车祸,家里的桐油加工厂也因为金融危机,负债率一度达到206%,基本属于破产状态。我也被迫放弃了大学梦,辍学回到农村,回归农业,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那段日子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早5晚9?什么是面朝荒山背朝天?从一步步的去寻找土地,到树苗一棵棵的种下去,再到今天变成茂密的森林带来经济收益;整个过程,我遭受过不信任,遇到过毁灭性的天灾,体会过身无分文。
2010年,我用卖房、借钱等途径凑来的第一笔资金,开发了第一片基地——1765亩油桐基地。到2013年,已经完成了万亩桐油基地的建设。随着基地的扩大,我越来越感觉到知识的重要,于是我重新捡起课本,进行突击复习。幸运的是,我考入了鲁东大学农学院。
4年的培养和磨练,无论是我个人还是企业都有了蓬勃的发展。从大一懵懂少年,到大二整日泡于实验室,到大三参加“创青春”创业大赛,再到大四我的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每一年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这四年里,我的基地从最初的单纯的油桐种植,转型为现代化科技化农业企业。也是在这四年,我们的员工从最初的15人发展到了现在250余人;我们的企业,增加了当地森林覆盖率高达5.37%;销售收入从最初的400多万到今天的3000多万。企业从负债累累到林业估值突破1亿元,再到今天突破了3个亿。通过我们勤劳的双手、科技的力量,把我贫瘠的家乡变成大美贵州的典范,也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走上小康的道路。
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和各种实践机会,让我和我的企业有机会从量变转化质变。1年前,我和我的小伙伴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正是这次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的奥秘,商业的乐趣。也是这次比赛,我的企业进行了多次调整,实现了质的飞跃,走出了贵州,迈向全国。
在这一年中,从校赛到省赛,直至拿下国赛金奖,项目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的高度评价。我特别感谢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为了比赛,我们从零出发,方案的定立与一次次推翻,文本由500多页25万字缩减到100页,PPT的无数次修改,演练;我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哭、一起笑,比赛路上的各种坎坷,我们一起走过,团队合作在我们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比赛我也找到了农学院2015级的乔远等志同道合的同学,毕业后跟我一起回贵州创业。
在这一年中,我们参加了无数次的培训,见到了无数的投资人,也经历了无数的好项目,每一次都体会深刻,每一次都受益匪浅。这一年中,我们收获了大大小小十来个奖项,荣誉之外,让我们对企业发展方向、投融资与管理再上了深刻的一课。
2016年末,在“创青春”国赛获奖后,因为学校和大赛的广泛宣传,中国林科院的专家主动联系到我,要与我们进行深入合作,目前我们已经和中国林科院的两家研究所达成长久的战略合作协议。近期,我也将与我就读的农学院达成深度的战略合作,在土壤改良、产品深加工等科技领域进行共同研发。
最后,特别感谢鲁东大学、感谢我的学院——农学院,感谢学院所有的领导和老师,特别是我的辅导员张娟、我的导师郭笑彤,感谢我的同学们。你们陪我们出差、陪我们比赛,教我们科研、教我们做人,陪我走过了这艰辛但又充满收获的四年。因此,我决定拿出我获得的奖金,在农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激励更多的学弟学妹勇敢走上创新创业的舞台。
6年前因为无奈我选择退学,回到农村、回归农业。在农业路上走了6年的我,收入颇丰、受益匪浅。我一直相信,在看不见的远方,有我们想要的风景。农业的世界同样可以很精彩。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回望四年的学习、创业生活,我想成绩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有一种创业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理想,代表了“敢为天下先”的担当,代表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坚韧。只要带着这种精神,无论学习还是创业,我们都将永远满怀信心,不惧坎坷、勇往直前,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谢谢。